
常言道,民以食為天,食以安為先。人們誤食或亂食有毒有害的食物,不但不能攝取必須的營養與能量,還會中毒甚至要命。
發芽的土豆
發芽的土豆會生成大量的龍葵堿,食用超過一定的量,會造成食物中毒。龍葵堿性質比較穩定,蒸煮燉炒都很難破壞它,出于安全考慮,不要吃發芽的土豆。
買回來的土豆最好及時吃掉,如果有剩余,要低溫保存,避免陽光直射,防止發芽。

發霉的堅果
發霉的堅果含有大量的黃曲霉素,屬于一級致癌物,危害性很大。不要吃發霉發苦的堅果,不采購食用小作坊榨的花生油、葵花籽油等,其原料可能存在發霉的情況,成品油也未進行黃曲霉素檢測,安全性不能保證。

新鮮的黃花菜
新鮮黃花菜中的秋水仙堿,在胃腸消化過程中會產生劇毒物質,導致食物中毒,而且秋水仙素還會損害肝腎的功能。干的黃花菜,在經過了曬干和泡發的過程后,秋水仙素所剩無幾,比較安全。
如果喜歡吃新鮮的黃花菜,吃之前要先除去花蕊,再用滾水焯燙,或者用鹽水浸泡2個小時。吃的時候要控制量在50克左右,差不多就一小把量足也。

新鮮的四季豆
新鮮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素、植物血凝素等物質,人們食用時貪圖感觀鮮亮,加工時間短,食后易中毒。因此烹調時少選擇涼拌,多用炒、煮、燜的做法。食用的四季豆要確認已不是原來的青綠色,而且沒有豆腥味。

蕨菜
蕨菜中含有原蕨苷,有明確的致癌風險。研究表明,患食道癌、胃癌等癌癥與食有明顯相關性。蕨菜本身味道有點苦澀,人們在吃前會進行加工,但是并不能完全去除原蕨苷,依舊有致癌風險,所以建議不要吃。

魚膽
鯽魚、青魚及鰱魚等魚的膽中有鯉醇硫酸鹽,會導致食物中毒。中毒后會出現腹痛、嘔吐等癥狀,嚴重會導致肝腎受損、癱瘓甚至死亡。魚膽汁濺到眼睛里會導致結膜炎、視力減退,甚至失明。
不要吃魚膽,處理魚的時候也要注意魚肉不要沾上魚膽汁。不要聽信魚膽泡酒能治病的說法,魚膽和酒都對人體有傷害,喝了不僅不治病還會傷身體。

毒蘑菇
毒蘑菇具有胃腸毒性和神經毒性,會導致腹痛、嘔吐以及出現幻覺。不要相信任何辨別毒蘑菇的土辦法,也不要吃來歷不明或不認識的蘑菇。

果核
桃子、杏、櫻桃等水果的果核里面都含有氰苷,攝入過量會造成食物中毒。榨果汁時,先把水果去皮去核再榨,這樣更安全。

魚腥草
魚腥草(折耳根)中含有馬兜鈴內酰胺,已有研究證實,這類物質進入體內后,會損傷腎臟,并增加患癌風險。雖然魚腥草風味十足,但安全起見,還是不吃為好。

未煮熟的豆漿
豆漿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、磷、鐵等元素以及維生素B1,但是如果豆漿未煮熟就食用,很可能發生食物中毒。其中的皂素能刺激黏膜,破幻紅細胞;抗胰蛋白酶會使蛋白石不被消化和吸收,刺激腸胃而引起惡心、嘔吐、腹瀉;脲酶也會引起人體中毒。
煮熟的豆漿中,每千克含脲酶量為32毫克,而只煮到80℃的豆漿,含脲酶量竟高達581毫克。豆漿在加熱時還會出現“假沸”現象,因此一定要多煮一會。

民以食為天 食以安為先

(特約撰稿人:劉軍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