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場監管網格化管理工作開展以來,西安市灞橋區市場監管局結合“三個年”活動和西安市“八項重點工作”,以入網進格管理為抓手,不斷完善網格化監管工作方案,推動監管執法力量下沉,市場監管和服務效能得到顯著提升。
堅持織嚴織密,科學劃分網格
嚴格按照《市場監管網格化管理實施方案》,結合《市場監管網格劃分指導規范》和《市場監管網圖制作規范》,完成轄區6個市場監管所的網格劃分、網格編碼、人員配置工作。全局共建立6個單元配置26個網格長,115個網格員,全局干部以普通網格員身份入網進格,形成了縱向貫通、橫向聯通、無縫銜接、智慧監管的網格化管理格局。2023年以來,依托網格加強日常監管服務、開展專項整治,查改食品安全問題隱患200余個,主動上門為市場主體送政策、送溫暖20余次。通過“網格化”管理,“監管”與“服務”結合得更加緊密,“寓監管于服務之中、以服務促進監管”意識更加牢固。2023年6月,灞橋區榮獲“陜西省食品安全示范區”稱號,成為陜西省首批“食品安全示范區”,也是西安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區縣。

堅持職能融合,構建活力網格
網格員配備整合了食藥協管員、社區、商業綜合體、小區物業等人員力量,并積極聯系街道辦綜網中心、轄區城管執法中隊,將監管干部作為市場監管網格指導員,納入平安建設大網格中。同時結合“守查保”專項行動和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區、創文創衛等活動,依據省市局建立“陽光食堂+智慧監管”系統工程要求,每名網格長、網格員下載“守護者”APP,下載陜食安小程序,在開展日常監管工作中充分運用移動通訊設備,實現便捷監管模式,構建“大網格、大監管、大管理”的便捷高效信息化監管系統。

堅持提質增效,打造智慧網格
食品安全監管綜合業務平臺是服務于省、市、縣(區)、所四級聯動的一體化食品安全監管平臺,包含企業服務端、監管審批端、公開查詢端。“陜食安”小程序可以實現監管對象企業端申報、監管人員監管端受理監督、大眾參與評價,“三端一程序”共同組成了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,有效把企業、公眾、監管人員緊密聯系起來,形成“三位一體”的監管模式,實現了食品生產經營全品種和全過程監管;今年以來,灞橋區市場監管局依托食品安全監管綜合業務平臺,扎實做好“守護者”APP和“陜食安”小程序的推廣使用。同時結合食品安全“兩個責任”工作,引導各類食品生產經營主體注冊“陜食安”小程序,利用“兩庫一平臺”(一套題庫、一套資料庫、一個培訓考核平臺),對市場監管和食品生產經營服從業人員提供培訓并進行考核。
6月9日,灞橋區代表隊參加西安市食品安全“兩個責任”知識競賽榮獲全市第一名。

堅持矛盾連調,創新特色品牌
為積極適應消費升級趨勢,針對消費投訴舉報增長,熱點問題突出的新態勢,灞橋區市場監管局在推進市場網格化監管工作中,積極探索創新消費維權機制,經過多次會商研判和實地調研,今年3月15日,在轄區商業活動活躍的席王轄區,成立人民調解工作室和任軍戰消費維權工作室,在行政調解基礎上引入人民調解。任軍戰在長期的調解工作中,總結出適合消費調解的“10條調解工作法則”(認真傾聽法、情感引導法、循循誘導法、以理服人法、語言技巧法、原因分析法、面對面調解法、背對背調解法、求同存異法、換位思考法)。14年來,任軍戰處理消費投訴2000余起,為轄區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00余萬元。“任軍戰消費維權工作室”的掛牌成立,是打造基層消費維權品牌的有力嘗試。通過建設基層消費維權“新品牌”,打造灞橋區消費維權工作“新亮點”,營造消費糾紛多元化解社會共治格局。

堅持閉環管理,筑牢安全網絡
以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為核心,建立“前端發現報告,反饋及時分流,部門限時辦理,全程跟蹤督辦,辦結回訪問效的網格事項五步閉環運行機制。今年以來,灞橋區市場監管局立足食品藥品、特種設備、產品質量、消費者權益保護、知識產權等市場監管領域,堅持源頭嚴防、過程嚴管、風險嚴控,對容易引發系統性、區域性安全風險隱患的重點領域、重點環節、重點主體全面摸底排查,對排查發現問題實施逐項登記造冊、逐項銷號清零措施,全覆蓋、多領域開展排查整治,切實將各類風險隱患遏制在萌芽狀態。
下一步,灞橋區市場監管局要以網格監管為依托,不斷完善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,努力夯實網格化管理基礎,形成縱向貫通、橫向聯通、無縫銜接的網格化管理格局,高標準完成市場監管網格化管理工作。(中國食品安全報 記者陳茜 通訊員姚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