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硝酸鹽中毒是十大急性中毒之一,致病因素較多,如食用不新鮮葉菜、未腌透咸菜、肉制品加工中的發色劑等,但危害最為嚴重、可能引起中毒或死亡的是誤把亞硝酸鹽當作食鹽用。
亞硝酸鹽在建筑業用作防凍劑,如果管理不嚴,一旦誤作食鹽用則會導致中毒發生。

如果食入亞硝酸鹽0.2~0.5g可引起中毒,1~2g即可致死。常見于工地食堂,餐飲業及小作坊。中毒潛伏期較短,一般為10~15分鐘,如系食入大量蔬菜或未腌透咸菜而引起的中毒,潛伏期為1~3小時。中毒者臨床表現為頭暈、頭痛、乏力、心跳加速、嗜睡或煩躁不安、呼吸困難;亦有惡心、嘔吐、腹脹、腹痛、腹瀉等癥。但該中毒的典型癥狀是皮膚青紫,特別是口唇、手指最為明顯,發病者幾乎均有此癥。嚴重的病人眼結膜、顏面、手足及全身皮膚呈紫黑色,且呼吸困難、昏迷不醒、血壓下降、心率不齊大小便失禁。如不及時治療,則極易導致死亡。


因此,掌握診斷要點,進行應急處置,可及時減輕病人痛苦,挽救生命。
一是要確認有無食入大量蔬菜或未腌透咸菜史,有無誤用亞硝酸鹽的可能,臨床上表現為由于組織缺氧而出現紫紺現象,可對剩余食品進行亞硝酸鹽定性檢驗。
二是確定后先采用催吐、洗胃、導泄方法,同時給氧。靜脈注射或口服用1%亞甲藍(美蘭)對該中毒有特效。較重的病人應作靜脈注射,劑量為:每次按每公斤體重1~2mg計算。一般注射后30分鐘即可明顯好轉如注射后1~2小時癥狀不見緩解,則可重復注射一次。病人好轉后可服1%美蘭,劑量為:每次按每公斤體重3~5mg計算。其余對癥治療。
典型案例一
2014年×月x日,城西某建筑工地。廚師賀姓男子晚飯后突覺上腹部疼痛,隨即嘔吐,嘔吐物為胃內容物,伴心慌,速到某社區衛生中心就診,心電圖檢查顯示:急性冠狀A供血不足。給予持續高流量吸氧,靜滴硝酸甘油,30min后,癥狀不見緩解,轉往某三甲醫院,人院時,病人精神萎靡、唇紫、呼吸淺快、雙肺呼吸音清,心率104次/min,律齊,心電圖檢查顯示:各導聯ST段0.1~0.4mv、V1~V5導聯,T波倒置。給予心電監護,持續高流量吸氧,單硝酸異心梨酯40mg緩慢靜滴,肝素50mg緩慢靜推,30min后,仍不見緩解,考慮是否為腸源性紫紺,但病人與其他工人同樣吃的是臊子面,沒吃其它食物,其他人均未發病,遂請急診科醫師會診,懷疑亞硝酸鹽中毒,給予靜推美蘭40mg后,紫紺明顯好轉,監護導聯,壓低的ST段明顯上升,又給予美蘭40mg后,紫紺完全緩解,心電圖也基本恢復正常。之后詢問病人得知,因感覺面條味淡,但當時廚房的鹽已用完,他就到庫房找了個帶“鹽”字的大袋子,從里面抓了一把,放入自己碗里。調查人員到現場查看病人所謂的“鹽”,果然是亞硝酸鹽。亞硝酸鹽中毒得以確診。
典型案例二
2014年x月x日,朱姓男子午飯后感覺全身乏力、上腹部不適、惡心、未嘔吐,到某個體診所就診,診斷為胃病,給予輸液治療(具體用藥不詳),不見好轉,轉入某職工醫院。查:T36.8℃,P98次/min,R22次/min,急性痛苦面容,唇稍紫紺,呼吸急促,雙側瞳孔等大等圓,對光反射靈敏,頸軟,雙肺呼吸音清,心律齊,各瓣膜區未聞及雜音,腹平,上腹有肌衛,麥氏點無壓痛,腸鳴音亢進,心電圖檢查示:冠狀A供血不足,給予靜滴硝酸甘油、甲氰咪胍。維生素B3、抗生素等藥物效果不明顯。病人否認食用不潔食物,且與家中5人共食同樣飯菜,他人無任何癥狀。但稱自己食用了在路口攤販處購買的半斤鹵豬下水,醫生逐考慮有亞硝酸鹽中毒的可能,給予靜推美蘭20mg,幾分鐘后癥狀好轉,20min后,又給予20mg靜推,癥狀完全緩解,中毒原因確定成立。
討論
正常人血紅蛋白含二價鐵(Fe2+)與氧結合成血紅蛋白。亞硝酸鹽為氧化劑,它可把二價鐵離子(Fe2+)氧化為三價鐵(Fe3+),即可將血液中亞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,不但使亞鐵血紅蛋白失去攜氧能力,而且阻止了正常血紅蛋白釋放氧的功能,使組織出現缺氧現象,造成中樞神經系統損害,引起呼吸困難,循環衰竭、昏迷等。
誤食亞硝酸鹽后,一般1~3h發病,短者可為10~15min,長者超過20h。主要臨床表現有:腹痛、腹瀉、惡心、嘔吐及頭痛、頭昏、心動過速和紫紺。
當我們不能用心臟或肺部疾病解釋紫紺病人且經氧療無效時,應考慮亞硝酸鹽中毒;颊哽o脈血呈巧克力褐色,經接觸空氣,在試管中振動顏色不變,診斷大致可肯定。

亞硝酸鹽來源廣泛,家庭新鮮腌制咸菜或變質韭菜、菠菜、卷心菜、蘿卜等均含較高的亞硝酸鹽,應禁用。食品加工及餐飲單位要嚴把食品添加劑的采購、保管、使用及登記關,嚴禁濫用食品添加劑及添加非食用物質,杜絕中毒發生。一旦誤食誤用亞硝酸鹽,要及時就醫,準確判斷,對癥救治。 (特邀撰稿人劉軍永)